凌散的美-巴厘街头
2012-04-21 09:30:21 来源:凯撒旅游 评论:0 点击:
现代商圈与椰叶贡品巴厘岛的街头是最适合闲逛的街头,尤其是在岛的南部。相对于其他地方,南部是巴厘岛旅游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海滩和商店只隔着一条马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现代商圈与椰叶贡品
巴厘岛的街头是最适合闲逛的街头,尤其是在岛的南部。相对于其他地方,南部是巴厘岛旅游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海滩和商店只隔着一条马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平时,大太阳底下,你就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穿着宽松的T恤和人字拖鞋,一路晃晃荡荡地走过去。在这些游人如织的地方,你会发现巴厘岛被现代文明浸入的一角,而这些来自外部世界的生活方式与巴厘岛原生态的生存状态交织在一起,在感观上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对比。
有时,当穿着沙笼的黝黑的巴厘人和那些身份各异的游客交替在我的视线中时,我隐约可以感受到巴厘人的手工艺品中那种夸张变形的艺术灵感的部分源起。如今,他们依旧原始的生活方式接受着太多来自文明世界的挑战,这些资讯不仅在改变着巴厘岛的面貌,也在窥视着巴厘人的精神深处。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巴厘人在面对这些窥探的目光时始终安之若素。他们可以在木雕作品中雕刻出欧洲人喜欢的宠物猫,也可以成为商场里的售货员,穿着职业的服装为客人服务,但是,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像这座海岛一样,以顽石般的坚定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着。我曾在库塔海滩附近的SHOPPINGMALL里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装修现代的名品店里,货品的摆放和款式和大都市里的商店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正对着门口的陈列橱窗上,却大大方方地摆放着巴厘人用来祭祀的椰叶贡品。在巴厘岛,古老与现代就是这样共处着,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美感,挑拨着人们的好奇。
乌布皇宫的趣闻
我们在巴厘岛著名的博物馆——小糊里糊涂塔参观的时候曾看到,巴厘人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公元前三千年。陈导开玩笑地说,恐怕是巴厘人太爱自己的岛了,如果用了五千年才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那步子未免太慢了点。不过,通过巴厘岛的历史,的确可以感受到巴厘人刚烈的个性。当年巴厘岛受荷兰侵略时,岛民誓死反抗,最终撕掉荷兰人三色旗的一色,成为印尼的国旗。记得2006年游览美属塞班岛时,也听当地人讲,塞班岛历史上曾先后受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的侵略,其中西班牙人更是几乎杀光了岛上所有的男丁,以改变整个塞班岛的血统。可是,在今天的塞班岛,游客感受不到任何国仇家恨的情感,人们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只要有饭吃,才不去想更多的事。相比之下,巴厘人的骨子里有一种很顽强的个性,包括他们对于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的坚守,都坚持得近乎固执。
不管怎样,巴厘岛毕竟只是印尼群岛一万七千多个岛屿中的一个,就算皇帝的“奢华”生活也只能屈居一隅了。在乌布小镇,我们参观了当年的皇宫,从皇宫的建筑风格上看,就算是皇帝,也一样摆脱不了巴厘人传统的审美模式。皇宫的面积与我们概念中的皇宫差距颇大,不过窄窄的几条小路,房屋也只有几间而已,全部是木制的结构和椰子壳铺的屋顶。最有趣的是皇宫的高处有一座“发呆亭”,正对着热闹的乌布集市,相传,皇帝当年就在这座“发呆亭”里看着他的子民在集市中来来往往。不过,陈导的一句话逗乐了我们,他说:“你们可以想一想,当年来集市买东西的都是什么人呢?当然是家里的女人喽。皇帝那么认真地观察他的子民,真正关心的是谁家有漂亮的女孩子才对。”
美食是一道风景
在巴厘岛的几天里,陈导想方设法地带我们品尝这里最地道的美食。几天下来,食物本身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倒是吃饭的地方让大家连连赞叹。其实,在我看来,巴厘岛的特色餐以烧烤类为主,而烤肉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全靠特制的酱汁调味,口味上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吃饭的地点倒是很讲究,归根结底一句话:一定要在露天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岛上的风光太怡人了,即便是早餐也没有人愿意一本正经地坐在餐厅里吹冷气。清早刚刚起来,端一杯咖啡坐在椰子壳屋檐下,四周是浓绿的热带植物和怒放的鲜花,心里由然而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感。在某个傍晚,我们来到金巴兰海滩,桔黄色的余辉在海面上随风轻摆,耳边响起热情的印尼民谣,我们把五彩缤纷的沙笼披在身上,光着脚像个孩子般闹着,笑着。我不记得那一天究竟吃了什么,如果没有身后那边美丽的落日,美食又有什么意义呢?
巴厘岛的街头是最适合闲逛的街头,尤其是在岛的南部。相对于其他地方,南部是巴厘岛旅游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海滩和商店只隔着一条马路,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平时,大太阳底下,你就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穿着宽松的T恤和人字拖鞋,一路晃晃荡荡地走过去。在这些游人如织的地方,你会发现巴厘岛被现代文明浸入的一角,而这些来自外部世界的生活方式与巴厘岛原生态的生存状态交织在一起,在感观上构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对比。
有时,当穿着沙笼的黝黑的巴厘人和那些身份各异的游客交替在我的视线中时,我隐约可以感受到巴厘人的手工艺品中那种夸张变形的艺术灵感的部分源起。如今,他们依旧原始的生活方式接受着太多来自文明世界的挑战,这些资讯不仅在改变着巴厘岛的面貌,也在窥视着巴厘人的精神深处。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巴厘人在面对这些窥探的目光时始终安之若素。他们可以在木雕作品中雕刻出欧洲人喜欢的宠物猫,也可以成为商场里的售货员,穿着职业的服装为客人服务,但是,这些都不影响他们像这座海岛一样,以顽石般的坚定按照古老的方式生活着。我曾在库塔海滩附近的SHOPPINGMALL里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装修现代的名品店里,货品的摆放和款式和大都市里的商店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在正对着门口的陈列橱窗上,却大大方方地摆放着巴厘人用来祭祀的椰叶贡品。在巴厘岛,古老与现代就是这样共处着,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美感,挑拨着人们的好奇。
乌布皇宫的趣闻
我们在巴厘岛著名的博物馆——小糊里糊涂塔参观的时候曾看到,巴厘人把自己的历史追溯公元前三千年。陈导开玩笑地说,恐怕是巴厘人太爱自己的岛了,如果用了五千年才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那步子未免太慢了点。不过,通过巴厘岛的历史,的确可以感受到巴厘人刚烈的个性。当年巴厘岛受荷兰侵略时,岛民誓死反抗,最终撕掉荷兰人三色旗的一色,成为印尼的国旗。记得2006年游览美属塞班岛时,也听当地人讲,塞班岛历史上曾先后受到西班牙、德国、日本、美国的侵略,其中西班牙人更是几乎杀光了岛上所有的男丁,以改变整个塞班岛的血统。可是,在今天的塞班岛,游客感受不到任何国仇家恨的情感,人们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只要有饭吃,才不去想更多的事。相比之下,巴厘人的骨子里有一种很顽强的个性,包括他们对于生活方式和世界观的坚守,都坚持得近乎固执。
不管怎样,巴厘岛毕竟只是印尼群岛一万七千多个岛屿中的一个,就算皇帝的“奢华”生活也只能屈居一隅了。在乌布小镇,我们参观了当年的皇宫,从皇宫的建筑风格上看,就算是皇帝,也一样摆脱不了巴厘人传统的审美模式。皇宫的面积与我们概念中的皇宫差距颇大,不过窄窄的几条小路,房屋也只有几间而已,全部是木制的结构和椰子壳铺的屋顶。最有趣的是皇宫的高处有一座“发呆亭”,正对着热闹的乌布集市,相传,皇帝当年就在这座“发呆亭”里看着他的子民在集市中来来往往。不过,陈导的一句话逗乐了我们,他说:“你们可以想一想,当年来集市买东西的都是什么人呢?当然是家里的女人喽。皇帝那么认真地观察他的子民,真正关心的是谁家有漂亮的女孩子才对。”
美食是一道风景
在巴厘岛的几天里,陈导想方设法地带我们品尝这里最地道的美食。几天下来,食物本身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倒是吃饭的地方让大家连连赞叹。其实,在我看来,巴厘岛的特色餐以烧烤类为主,而烤肉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全靠特制的酱汁调味,口味上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吃饭的地点倒是很讲究,归根结底一句话:一定要在露天的地方。
也许是因为岛上的风光太怡人了,即便是早餐也没有人愿意一本正经地坐在餐厅里吹冷气。清早刚刚起来,端一杯咖啡坐在椰子壳屋檐下,四周是浓绿的热带植物和怒放的鲜花,心里由然而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感。在某个傍晚,我们来到金巴兰海滩,桔黄色的余辉在海面上随风轻摆,耳边响起热情的印尼民谣,我们把五彩缤纷的沙笼披在身上,光着脚像个孩子般闹着,笑着。我不记得那一天究竟吃了什么,如果没有身后那边美丽的落日,美食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关热词搜索:巴厘岛
上一篇:巴厘岛,最后一块顽石
下一篇:此生最奢侈的一次发呆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
- ·香港海洋公园迪士尼提价...(1)
- ·勇敢者的游戏—阿勇河漂流(1)